請細細慢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較早前,在9:51路加告訴我們,耶穌「就定意」的向耶路撒冷走。從約翰福音第11章,我們就知道馬大的一家是住在耶路撒冷附近的伯大尼。
(1) 馬大大開家門接待主耶穌的原意是什麼?
(2) 從這小段的記載,她在這接待的事情上最看重的是什麼?
(3) 她這樣做對嗎?為什麼?
(4) 在馬大忙碌伺候之際,主耶穌卻專心的作什麼?
(5) 馬大的妹妹馬利亞又集中作什麼?
(6) 為何馬大不像妹妹這樣?
(7) 為何馬利亞不像姐姐那樣?她豈不知自己也有責任伺候耶穌一夥人嗎?
(8) 馬大固然對妹妹不滿。在這情況下,她可有什麼選擇?
(9) 馬大選擇怎樣做?
(10) 馬大錯在什麼地方?
a. 去作好接待的事?
b. 在耶穌開始講道時仍不停下來?
c. 作太多的準備,以至沒有時間聽道?
d. 伺候到心裡忙亂?
e. 為許多事情思慮煩擾?
(11) 你認為主耶穌來到她們的家中,最希望她們作的是什麼?為什麼?
(12) 主耶穌稱讚馬利亞選擇的那上好的福分是指什麼?
(13) 「是不能奪去的」是什麼意思?是誰想奪去馬利亞之福分?
(14)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請細細慢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1) 門徒固然常有機會看見耶穌禱告。你以為是什麼(真正) 原因驅使他們其中一人請求耶穌教他們禱告?
(2) 他的意思是想學習:
a. 為那些事情禱告?
b. 禱告中要用的言詞?
c. 禱告的形式?
d. 禱告的姿態?
e. 或是……?
(3) 你有否遇過一些(或一位) 信徒,令你不禁的想學他那樣的禱告?是他(們) 禱告的那方面吸引了你?
(4) 相信我們都知道主耶穌不是教導我們只要唸出這禱文而已,而是以這禱文—藉著與神關係最親切的流露,就是向祂禱告—來指出我們這信仰的真義和怎樣活出來。請按這禱告內容的重點,把它分段。
(5) 為什麼主耶穌把第2節的內容,放在第3節之前?
a. 認清楚禱告的對像是我們在「天上的父」有何重要性?(可參羅 8:14-16; 約壹 3:1; 和太 6:32)
b. 神固然是全然聖潔的,祂的名也是一樣。那樣,是什麼會叫祂的名「不為聖」?什麼會叫祂的名「為聖」呢?(可參耶7:30, 結36:20和瑪1:6; 4:2等) 〔註:願人都尊為聖在原文是一個字,是被動式的〕
c. 你對神的國有什麼了解,特別是:
- 這國掌權的?(可參但7:13-14; 啟11:15)
- 這國的領域?(可參賽9:7; 約18:36) ,和
- 這國的子民?(約3:3;彼後1:11)
(6) 為何主耶穌把第3節的內容放在第4節之前?
a. 為「飲食」祈求,還可包括那方面的需要?
b. 「日用」和「今日」是要刻劃出什麼原則?(可參太6:34)
(7) 這禱告既是向父神祈求,當然明指禱告者必須為神的兒女—罪已得赦,有永生的人:
a. 第4節所求的赦免是指什麼?(參約壹1:9-10 —是向信徒寫的應許)
b. 如果我們不願意赦免別人的罪,會有什麼後果?(參太6:14-15)
c. 這樣,這裡的赦罪是什麼意義?是指神免去審判?還是恢復完全的交通與契合?
d. 既是這樣,我們怎樣作才算是赦免了別人?
(8) 為何主耶穌不是教我們說:「不叫我們犯罪」,而教我們求「不叫我們遇見試探」?
a. 兩者有何分別?
b. 我們常說:遇見試探不是罪。但如果我們容讓自己不斷的面對同一試探,這又如何?
(9) 請停下來,總結今日的反思,看看今後你的禱告應有什麼的改變。
(10)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請細細慢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在記載主禱文後,路加跟著記載主耶穌禱告的教導。主耶穌先說一個比喻,然後加以應用的教導:
11:5-8比喻
(1) 這比喻是為自己的需用而求,還是代求?
(2) 為什麼主耶穌不用自求的比喻?
(3) 這朋友為何要為人代求?他是在什麼時分去叩門的?主耶穌要刻劃什麼?
(4) 雖然已上了牀,亦很不便,這人道出應允所求的原因是什麼?(11:8)
(5) 英譯NIV把11:8末段譯為照「一切」他所需的給他,較合原文之意:這刻劃出什麼呢?
11:9-10應用
(6) 在應用時,主耶穌用了祈求、尋找和叩門這三個舉動:
a. 這三個動詞有什麼不同?(是否有迫切感的不同?)
b. 這三層的應用,用意何在?
c. 它們的結果是否不同?
(7) 這似是一個肯定性的應許,對嗎?為何以「代求」的比喻作背景?
11:11-13原因
(8) 神與比喻中那施予者與以下所提的有何分別?
a. 與被求者的關係?
b. 應允所求的動機?
c. 應允所求的能力?
(9) 在強調我們在天上的父神必應允禱告時,耶穌特別提到「豈不將聖靈給求祂的人麼?」:
a. 人為何求得聖靈?得著聖靈會帶來什麼後果?(見徒2:38; 弗1:13)
b. 為別人代求得聖靈是什麼的禱告?(參徒10:44-47)
c. 按主耶穌所說,父神會怎樣回應這些禱告?
(10) 你應怎樣為別人的得救禱告?
(11) 那肯定性的應許是否只限於代求?為什麼?
(12)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請細細慢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1) 主耶穌趕出叫人啞吧的鬼後,眾人的反應是什麼?如果你也在場,你的反應會是怎樣?
(2) 如果你是群眾之一,你可以對這神蹟作什麼不同的解釋?
(3) 你的解釋是否第15節的解釋?為什麼?
(4) 為何他們認為耶穌是靠鬼王趕鬼?
(5) 如果你是耶穌,你會怎樣回應?
a. 嚴責他們?
b. 再行一個神蹟來證實?
c. 甚至行一個審判性的神蹟?
d. 忍耐地勸戒他們?
耶穌的回應屬於那一類?
(6) 耶穌在第17-20節用什麼理由來糾正他們?
(7) 換句話說,撒但的國是團結的。相比之下,神的教會又是如何呢?
(8) 你現在曉得為何地上的教會如此輭弱、無能力嗎?作為教會的肢體,你有當作的事嗎?
(9) 按馬太福音12:45,耶穌在此(11:24-26) 所說的比喻是對那世代能目睹神兒子的人說的;與這比喻中的人有什麼相似之處:
a. 污鬼(被迫) 離去?
b. 他的裡面卻是打掃乾淨(空空如也) ?
c. 終被更多、更惡的鬼所居住?
(10) 今天的世代與主耶穌那時的世代有別嗎?
(11) 今日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請細細慢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1) 主耶穌豈不是已行了眾多的神蹟?為何群眾仍要耶穌顯神蹟?(參太12:38)
(2) 為何耶穌因而說他們是一個邪惡的世代?邪惡是什麼意思?
(3) 主耶穌其實是有繼續行神蹟的(像在17:11-19醫好十個長大痲瘋的) 。為何祂卻說:「除了約拿的神蹟以外,再沒有神蹟給他們看」?
(4) 約拿怎樣對尼尼微人成了一個神蹟?(英譯為“sign” —即徵記—指向神的徵記)
(5) 尼尼微人怎樣回應約拿這徵記和信息?(拿3:5)
(6) 主耶穌(藉著祂死後第三天的復活) 怎樣成為那世代人的神蹟(即徵記) ?
(7) 主耶穌世代的人又怎樣回應祂的復活和信息?
(8) 為何南方的女王要遠道而來到訪所羅門?(參王上10章,特別留意10:7-9)
(9) 你可以怎樣把所羅門與主耶穌作比較?
(10) 如果南方的女王是生在主耶穌時代,她會怎樣做?
(11) 南方女王對所羅門的回應,及尼尼微人對約拿的回應,怎樣定了耶穌時代的人的罪呢?
(12) 我們今天的世代又如何?比耶穌的世代好還是壞?為什麼?
(13) 今日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請細細慢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11:33-36—主耶穌論點燈的比喻,在背景上與馬太福音5:14-16那段不同,其上文下理也有異:
(1) 11:33所說的當然有理。這樣,別人見不到我們為主所發的光,原因何在?
a. 我們刻意把光收藏?有這何能性嗎?
b. 我們內裡的生命其實是黑暗的?
(2) 主耶穌在11:35所給的答案是什麼?「恐怕你裡頭的光或者黑暗了」是什麼意思?(原文不是說或者黑暗了,乃是說:是黑暗—is darkness)
11:37-44—相信主耶穌不洗手吃飯是刻意的:
(3) 法利賽人非常著重潔淨的禮儀,力求能合規格進聖殿敬拜,並加上眾多洗濯碗碟、手臂、手心、手背的條例:
a. 按主耶穌所言,他們這樣看聖潔,錯在什麼地方?
b. 祂舉出了什麼原因?
c. 主耶穌給他們什麼忠告?(11:41)
(4) 主耶穌是否以什一奉獻為不重要?
a. 奉獻應出於什麼用心?
b. 為何不行公義,不愛神,奉獻也是徒然的?
c. 為何主耶穌特要提到公義呢?
(5) 主耶穌也責備他們喜愛首位和被人請安:今天你又如何?請作自省。
(6) 按解經家Lightfoot所言,猶太人粉飾墳墓非為美觀,乃防誤踫而成不潔。既是這樣,主耶穌在11:44的責備是指什麼?
11:45-54—對律法師的責備
(7) 律法師豈不應毫不妥協的教導律法嗎?
a. 他們的律法確是難擔的重擔,沒有人能全守。既是這樣,他們該如何是好?
i. 不教導自己不遵守的?
ii. 把律法與人的傳統分開?
iii. 或是……?
b. 他們卻是怎樣行?
(8) 他們修造先知的墳墓的動機是什麼?
a. 為何主耶穌說這卻證明他們歡喜祖宗的罪行?
b. 為何神要藉著所派的先知、使徒來把歷世所流先知的罪都要問在這世代的人呢?
c. 為何他們的罪比祖宗的更甚?
(9) 什麼是知識的鑰匙?(即引到神面前的知識—見約14:6)
a. 他們怎樣把這匙奪去?
b. 今天,你可想到什麼人像這些律法師那樣作的呢?
(10) 今日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請細細慢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雖然當時是萬人空巷,這裡所組合的教訓是主耶穌向門徒而非向群眾說的:
12:1 —法利賽人的酵
(1) 酵是什麼意思?(可參林前5:6;加5:9)
(2) 假冒為善的意思是什麼?
(3) 假冒為善怎樣能發起酵的作用?
12:2-3 —沒有不露出來的
(4) 這裡既是緊接法利賽人的酵的警告,讓我們仍以這背景來思想這段的話:
a. 這段可以怎樣加強對「酵」的警告?(酵是否能長久隱藏的呢?)
b. 我們都有犯隱惡,若不加以對付,是否可以長久的隱藏?
c. 「在房上被人宣揚」是什麼意思?是指末日審判之時,還是在今生?
d. 有一位神僕說:地上的的隱惡(他特別指婚外情),其實已是天上公開的醜聞。你認為他說得對嗎?
12:4-5 —當怕誰?(一)
(5) 誰是我們生命最終的掌管者?
(6) 故此,我們當怕的是誰?
(7) 在為主為苦時,我們當存什麼心態?
12:6-7 —當怕誰?(二)
(8) 屬神的人是否以懼怕為與神關係的標誌?
(9) 你真的相信神不忘記小麻雀嗎?
(10) 你真的相信連你的頭髮也都被神數過嗎?
(11) 這樣,這位是怎樣的神?
(12) 你對祂是怎樣的重要呢?
12:8-12 —當怕誰?(三)
(13) 談到不認主,為何彼得早已被主警告在先,仍會不認祂?(參路22:31-34)
(14) 他是否得到主的饒恕?(見約21:15-17, 22)
(15) 今天,你會在什麼情況下或許也會不認主?
(16) 這裡談到「不要思慮怎麼分訴」,是否也適用在傳道、領查經和教主日學上?為什麼?分別何在?
(17)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