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s

第1日

經文默想
使徒行傳18:12-22

本週我們繼續研讀使徒行傳。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路加提到亞該亞方伯迦流的名字,叫我們曉得這段經文所載的事件發生於主後50-51年左右。至於該撒革老丟(主後41-54),他曾給予猶太人宗教庇護,後因暴動之故,把他們逐出羅馬(18:2)。不過,迦流對基督教有好感,有助基督教在羅馬帝國立足,其後基督教更獲得合法的地位(TNAC, Fernando, Acts, 493)

(1) 哥林多繼羅馬和亞力山太為羅馬帝國第三大城市。它有著名的亞底米神廟,擁有上千廟妓。你認為聖靈感動保羅留在此地比其他地方更久的原因何在?你能聯想到現今像哥林多一樣,富有文化、商業興盛、而道德淪亡的城市嗎?照你所知,這城市有沒有具規模的福音事工呢?

(2) 聖靈在18:9-10給保羅的應許在此處怎樣應驗呢?神會用非信徒來成就祂的旨意嗎?聖經有記載這樣的先例嗎?

(3) 聖經一般的教導是以弟兄作主導的。路加在此開始把亞居拉(先生)放在百基拉(太太)之後,你以為是什麼原因?

(4) 剪頭髮償願通常是與許拿細耳人的願有關(參民6:1-21),表明願已還了。我不曉得保羅所許何願,但他是許願、還願的人。你曾否向神許過願?償還了沒有?

(5) 看來,以弗所人對保羅的反應不錯。為何他卻不願多留在此重要的亞細亞行政重地?請重溫16:6,再讀這章的第廿一節,看看你有何領會?

(6) 22節總結了保羅的第二次宣教行程。請用一點時間畧溫15:35-18:22的主要發展,看看有什麼是值得保羅向安提阿教會報告和分享的。

(7) 試比較兩次宣教旅程的結束(14:26-2818:22) 有何不同之處?為什麼?

(8) 今日對你主要的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第2日

經文默想
使徒行傳18:23-28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這段記述保羅開始第三次的宣教旅程。不過有解經家認為這一次的旅程只是第二次同一旅程的延續。

(1) 亞力山太是古代文化中心,也是早期教會神學表表者的重地(如革利免,俄利根,奧古士丁等)。聖經說:「知識叫人自高自大」(林前8:1)。從路加所記述有關亞波羅和他的事奉,你認為高深的學識有助神的事工嗎?為什麼?

(2) 後來亞波羅到亞該亞(即哥林多的所在地),他對當地教會的影響甚深。請閱哥林多前書3:1-9。對哥林多教會的分黨,保羅與亞波羅是否要付部份的責任?是誰的錯?保羅在哥林多前書3:10 的話是什麼意思?

(3) 亞波羅同樣對以弗所教會有所貢獻(18:26),以弗所的教會卻沒有同樣的難處。原因何在?

(4) 亞波羅剛到以弗所時,有什麼欠缺的地方?百基拉和亞居拉怎樣幫助他?亞波羅是否願意被幫助?由此可見,這具學問、口材的亞波羅,有何可取之處?

(5) 如果是你要為亞波羅寫薦書,你會怎樣寫?

(6) 今日對你主要的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第3日

經文默想
使徒行傳19:1-12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以弗所是亞西亞的真正行政總部,其經濟收入則與亞底米神廟息息相關。這城市更以巫術見稱,當時的世代稱巫術的著作為「以弗所經卷」。(Bruce, Paul, 291)

(1) 我們先前讀到亞波羅單曉約翰的洗禮,現在保羅所遇見的幾個(主的)門徒也是一樣。到此,施洗約翰殉道已超過二十年了,你可以從正面如何衡量他作基督「預備道路者」的成果呢?

(2) 保羅問他們:「你們信的時候…..」。既是信了,但未聞有聖靈賜下(當然也未聞使徒行傳二章所發生的事),是否等如他們未受聖靈呢?按保羅在以弗所書2:8 的話,是他的按手還是他們的信心叫他們得救呢?

(3) 上一次保羅不願在以弗所久留,現在繼百基拉和亞居拉,他卻留在此地最少兩年。按第10節這兩年有什麼成果?你對保羅上一次的不願留有何領會?

(4) 早在9:2已提到教外人把福音稱為「這道(The Way)意指信福音者有他們特殊的「生態(manner of behavior)(TICC, Barrett, Acts Vol. I, 448)今日教外人是怎樣看基督教呢?他們又怎樣看你?是生命的流露還是一個信仰的觀念?二者分別何在?

(5) 照估計推喇奴學房不可能是猶太會堂。保羅離開會堂對傳福音有何益處?對我們今日傳福音有何提醒?

(6) 路加形容保羅的神蹟為「非常的奇事」。不是所有神蹟都是「非常」的嗎?這在像以弗所這樣的城市有何重要?為何以後的使徒行傳不再有這種「非常的奇事」的記載?

(7) 今日對你主要的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第4日

經文默想
使徒行傳19:13-20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1) 似乎在以弗所人被鬼附是常見的現象。士基瓦的七個兒子既然也使用耶穌的名,他們是否「信耶穌的名」呢?

(2) 從惡鬼的回答,你以為這七人真的認識主嗎?

(3) 既是這樣,他們信「耶穌的名」,究竟是信什麼呢?

(4) 如果你有機會遇到惡鬼,你應否懼怕?(參約壹4:4)

(5) 眾人聽見這事故然「懼怕」(19:17),但是什麼導致他們承認自己的惡行,甚至願焚燒價值不菲的書呢?

(6) 按他們所行,你可以怎樣給「真正悔改」下個定義?

(7) 今日對你主要的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第5日

經文默想
使徒行傳19:21-41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保羅看到在以弗所福音有極大的突破後,他的心轉向耶路撒冷和羅馬。不過,他可能意想不到,在耶路撒冷所遭受的逼迫會引至他被捉拿,押到羅馬,並在羅馬殉道。由這一段開始,一直到使徒行傳的結束,就是記載這一段的歷史。

(1) 雖然保羅沒有提及他想到羅馬的原因,但從歷史的角度來看,他到羅馬和羅馬本身對基督教的發展有什麼重要性?

(2) 從銀匠底米丟的口中,我們可以看到當時福音在以弗所所做成的影響嗎?

(3) 你以為福音今日是否可以有同樣的影響和力量?為什麼?

(4) 我曾到過這著名的以弗所戲園的舊址:建在一山丘上,可坐二萬四千人(比一般冰球場稍大)。路加的記載是一個極其混亂的情景。不過值得留意的是:

a. 猶太人把亞力山大推出去,明顯地希望群眾不要把保羅等人與猶太教混淆;

b. 市政書記藉著正面支持亞底米的信仰而平亂。在這過程中,保羅為什麼要進入戲園?用意何在?他若真的進了戲園,後果會怎樣?從這事件你有何領會和學習?

(5) 今日對你主要的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第6日

經文默想
使徒行傳20:1-12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1) 路加多次用「勸勉」來形容保羅由以弗所進入馬其頓所作的事工。在此情此境,當地的信徒需要什麼勸勉(encouragement)呢?「勸勉」的原文與「保慰師」同義(14:16)

(2) 路加在此刻意逐一列出保羅同工的名字,並著明他們的原居地:庇哩亞、帖撒羅尼迦、特庇和亞西亞。你以為他的用意何在?

(一般的解經家以保羅是次到耶路撒冷的行程,主要是把到各地所收的奉獻帶去救濟猶大地因饑饉而有缺乏的信徒。這些同行者是各地教會指派同行的。)

(3) 第七節是聖經第一次記載信徒每週聚會的日子由安息日轉到主日 (其他早期的文獻,特別是Didache,就更清楚提到這重要的改變。)你以為初期的教會有這改變的意義何在?

(4) 雖然當時聚會的重點仍在乎聽道(且是極長的講道),路加在第711節提到擘餅是他們聚會的內容。在教會生活中,擘餅和一起擘餅有何重要性?這對你參加聖餐聚會有何提醒?

(5) 保羅似乎是由晚餐(擘餅是其中一部份)講道到半夜,再講到天亮。算起來有多少個小時?保羅是否太不近人情?是甚麼驅使信徒這樣耐性的去聽道?

(6) 少年人至多是14(Marshall, Acts, Tyndale)。由此,我們可以怎樣了解當時的家庭教會?

(7) 今日對你主要的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第7日

經文默想
使徒行傳20:13-24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1) 保羅心甚迫切要趕到耶路撒冷去,不願被以弗所的信徒阻誤行程:

a. 保羅怎樣談到他要到耶路撒冷的心志?

b. 他知道會在耶路撒冷遇到什麼嗎?

c. 為何他仍堅持要去?

(2) 保羅在此向以弗所的長老坦言他事奉的心志:

a. 謙卑的事奉

b. 眼中流淚

c. 遭猶太人謀害

d. 不諱言的傳講

e. 在眾人前,也是逐家的

f. 向猶太人,也向希臘人

g. 傳講的信息是要證明人需要向神悔改,信靠耶穌基督

試用點時間反思以上各點,並思想各點

i. 對保羅有何重要?

ii. 對你又有何意義?

(3) 今日對你主要的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