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我們繼續研讀羅馬書。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保羅已在前兩章有力的把全人類圈在罪孽中—猶太人與外邦人並無分別,亦指出律法本是要叫人知罪;現在他清晰的指出因信稱義是惟一在神面前稱義的途徑。
(1) 第21節:在闡明「因信稱義」的道理的開始,保羅兩次提到「律法」,叫人感到有點矛盾之處。你認為是嗎?為什麼?
(2) 第22-23節:保羅指出神的義是因信耶穌基督加給我們時,給我們從較新的角度去明白什麼是罪:就是「虧缺了神的榮耀」。這句話是什麼意思?你認為這是罪的定義,還是罪的事實?
(3) 第24-25a節:在解釋「因信稱義」的道理時,保羅指出:
a. 是白白的:白白得來的是什麼意思?
b. 是恩典:你可以怎樣為恩典下一定義?
c. 是基督耶穌的救贖的果效:
i. 是神設立的:誰是那獻祭者?
ii. 是挽回祭:什麼是挽回祭?(可參利第16章,特別是第29-34節)
iii. 是憑著耶穌的血:為甚麼要憑祂的血?(參利17:11)
(4) 第25b-26節:同時保羅亦要顯明神的義:
a. 神寬容人先時所犯的罪:是什麼意思?(參徒17:30)
b. 因信耶穌稱義怎樣顯明神的義呢?
(5) 第27-28節:為什麼「因信稱義」就叫人無可誇口?(參弗2: 8-10)
(6) 聖經「因信稱義」的道理與世人其他主要的宗教的主要教義有何不同之處?
(7) 第29-31節:「因信稱義」既是在律法以外(3:21) ,何以保羅卻說並不是廢了律法,更是堅固律法?
(8) 今日對你主要的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保羅在3:21提到這律法以外的義是有律法和先知(是指整本舊約聖經) 為證的。他現在用詩篇和亞伯拉罕來作支持:
第1-3節:
(1) 在列祖之中,為何亞伯拉罕在猶太人心中是如此重要?
(2) 為何他們如此看重自己是他的後裔?(參路3:8及約8:33)
(3) 保羅特別用創世記15:6來證明亞伯拉罕是因信稱義的:
a. 試翻到創世記15章那一段事蹟,看看可否用你自己的言語來解釋,為何那處的經文足證亞伯拉罕是因信而非靠行為稱義的?
b. 15:6的「以此/credited(算為)」是什麼意思?
第4-8節:
(4) 保羅稱這「算為義」作什麼?
(5) 保羅指這樣被「算為義」的是什麼人?
(6) 所引用的詩篇(32:1-2及103:10) 如何給「因信稱義」作證?
第9-12節:似乎保羅意識到他的猶太讀者仍以所引用的舊約與外邦人無關,他就以猶太人極看重的割禮來做證明:
(7) 神是在那時才吩咐亞伯拉罕給家人行割禮?(參創17章)
(8) 按保羅所言,割禮的要義是什麼?(4:11)
(9) 既是這樣,「浸禮」與「割禮」有何相似之處?
(10) 當讀到保羅竟稱神也是外邦人的父時,你以為那些「熱心律法」的猶太人(徒21:20) 會有什麼反應?
(11) 保羅勸導他們跟從亞伯拉罕什麼的蹤跡行?
(12) 今日對你主要的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1) 在保羅的時代,猶太基督徒對割禮的態度是怎樣的?(可參徒21:17-22)
第13-16節:神的應許
(2) 神在創世記12:1-3給亞伯拉罕的應許是什麼?
(3) 為何保羅形容這應許是「承受世界」的?(4:13)
(4) 保羅雖在4:14已作出極有力的辯證。若你是個熱心律法的猶太人,你可以怎樣的否定保羅的話語?
(5) 但保羅在4:15又怎樣回答了他們這可能的反駁呢?
(6) 按理而言,要這應許得實現,那一個是更穩妥的保證:是靠行為(即守律法),還是靠恩典(藉著信)稱義?
第17-25節:「算為義」的解釋—或許保羅覺得讀者對「算為義」仍有不明白之處,就繼續以亞伯拉罕為先例作進一步的分析:
(7) 要神的應許在亞伯拉罕身上得以實現,當時最大的障礙是什麼?(4:19)
(8) 要除去這障礙,亞伯拉罕要相信的是一位怎樣的神?(4:17)
(9) 要明白亞伯拉罕是如何「因信稱義」,我們需要重溫創世記15:1-8的那段經文:
a. 亞伯拉罕豈沒有提出問題嗎?(15:2) 為何說他心裡沒有起疑惑?
b. 但在質疑之後,他的信心如何得堅固?
c. 最後他所求的保證怎樣表明他是滿心相信神的應許呢?
(10) 「因信稱義」又如何同樣的應用在我們身上?我們因此而得的義,是因信主耶穌從死裡復活,這是否更穩妥?
(11) 今日對你主要的提醒是什麼?你會可以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既把眾人都圈在罪裡,又證明了「因信稱義」是惟一在神面前稱義的途徑,更藉著亞伯拉罕的例子,證明我們同樣因信神使耶穌從死裡復活得稱義,現在就藉(中文和合本沒有譯出的) 「因此」來承接上文,告訴我們「因信稱義」的美好果效:
(1) 請留意這小段是以「喜樂」為始(5:2) ,也以「喜樂」為結束的(5:11)[ 原文是echomen] 。故此,我們這因信得稱為義的生命是應以喜樂為標誌的。喜樂是否你生命的標誌?為什麼?
(2) 但在提到「喜樂」之前,保羅先提到的果效是「平安」(和合本意譯為相和) 。聖經所言的平安有兩方面:一為內心的完全之境況,即舊約Shalom之意;二為因不再是神的仇敵而得與祂相和的地位。保羅在此包括了兩者:
a. Shalom — 心裡完全(wholeness) 的平安是否你生命的實況?
b. 你今天得站在與神相和的恩典中,對你有什麼重大意義?
(3) 在思想第一個有關「喜樂」的問題時,你能活出喜樂的基礎是什麼?保羅在此所述的因由又是什麼?
(4) 「盼望」既是我們喜樂的原因(不曉得這會真是你的原因嗎?) ,保羅堅持說在患難中我們也是喜樂的。他所持的原因是什麼?是否合理?
(5) 保羅說盼望不至於羞恥,是因神的愛澆灌。為何有神的愛澆灌是不至羞恥的原因?
(6) 既說是原因,保羅就開我們的眼睛,叫我們看到這澆灌在我們心中的神的愛之超奇:
a. 你同意他對義人和仁人的講法嗎?
b. 神的愛是怎樣超越人間的愛呢?
(7) 保羅繼而以此較的方式,用兩個「更」字(how much more)叫我們看到我們稱義的寶貴:
a. 血的稱義與免去神的忿怒相比;
b. 由仇敵變和好與因基督得生相比。
為何得免去神的忿怒和得生是「更」寶貴呢?
(8) 明白到神在基督裡所顯的愛之超奇,是否有助我們在患難能喜樂呢?在患難中能喜樂與「以神為樂」可有什麼關連?
(9) 今日對你主要的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在思想這小段時,請留意保羅所使用的文法寫作的特點:
- 比較之用語:“如” 或“不如”,及“何況” 等
- 重複的字: “一人” , “作王” 等
第12-14節:死—可怕的權勢
(1) 罪是怎樣進入這世界的?
(2) 死從何來?
(3) 摩西與他的律法何時存在?
(4) 律法既尚未存在,「罪已經在世上」,但又說「罪不算罪」,何故?
(5) 那麼在摩西之前,人類的罪是怎樣「算」的呢?
(6) 雖未有律法,罪就沒有可怕的權勢嗎?
(7) 保羅把罪由一人引進世上的形容,可使你想到什麼類似的現實?(如果我以SARS之傳播相比,你同意嗎?那一個的權勢更可怕?)
第15-20節:恩典—更大的權勢
(8) 你以為保羅在第15-16節說到過犯與定罪都不如恩典的講法是否有點誇張?還是真實的寫照?為什麼?
(9) 罪是怎樣在人的生命作王?與保羅在第17節所形容的生命有什麼不同?
(10) 有些人(可能包括你在內)總不喜歡聽到保羅說,我們是因一人之故,全部陷入罪中;但因一人的義和順從,眾人可成為義又如何?
(11) 「罪在那裡顯多,恩典就更顯多」是什麼意思?保羅在這段的辯證使你同意這句話嗎?
(12) 今日對你主要的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論到在基督耶穌裡的恩典時,保羅在上一章結束時說:「罪在哪裡顯多,恩典就更顯多」(5:20) 。他知道這句話會引來誤解,故此在這裡先作辯護:
(1) 在你決志信主時,你有否「向罪死」的意識?為什麼?
(2) 在初期教會信主的人必是立時受洗的,故此保羅用當時相信慣用的「浸禮」儀式來比喻我們是與基督一同「埋葬」的意義:
a. 「祂死是向罪死了,只有一次」是什麼意思?(6:10)
b. 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死為我們成就了什麼?
c. 我們「歸入祂的死」(6:3)、「與祂同埋葬」(6:4) ,「在死的形狀上與祂聯合」(6:5) 和「與祂同釘十字架」(6:6)是什麼意思?是否各有各的重點?
d. 「浸禮」為何是這些最佳的徵記?
(3) 基督的復活為我們成就了什麼?
(4) 我們怎樣「在祂復活的形狀上與祂聯合」?
(5) 這樣與祂在祂復活的形狀上聯合帶來了什麼後果?
(6) 「浸禮」又如何表達這事實?
(7) 人可以不與基督在死的形狀上聯合,就可以與祂在復活上的形狀上聯合嗎?
(8) 在結束這小段時,保羅勸告我們向罪「當看」自己是死的,向神卻是「當看」自己是活的(6:11) 。「當看」是什麼意思?我們怎樣應用在這新生命中?
(9) 如果初期的信徒都是立時在信的時候受洗,若然你尚未受洗,你可有理由不立刻受洗呢?
(10) 今日對你主要的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保羅在此勸導我們要向罪死,並當向神活:
(1) 「器具」原文似應指「武器」(Moo, Romans, 384) 。保羅勸導我們不要把肢體獻給罪,乃要獻給神:
a. 如果譯作「器具」,對你有什麼意思?
b. 如果譯作「武器」,對你又有什麼意思?
c. 雖然二者有不同的著重點,兩個譯法的共通點是什麼?
d. 「獻上」是什麼意思?
(2) 請形容什麼是「奴僕」?
(3) 你同意保羅所說:「順從誰,就作誰的奴僕」嗎?(6:16)
(4) 回想你未信主前的生命,是否像6:19所言?
(5) 請誠實的自省:
a. 你今天順從的是誰?
b. 與6:17-18所形容的相似嗎?
(6) 你可以怎樣說服未信者,他們其實是「奴僕」(6:16),不過他們卻可選擇作誰的奴僕?
(7) 第20-23節可以怎樣幫助他們作出正確的選擇?
(8) 今日對你主要的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