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s

第1日

經文默想
哥林多前書10:14-33

本週我們繼續研讀新約哥林多前書。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不可妄用自由

似乎部份的哥林多信徒仍因事業或習俗之故,在廟宇中飲宴。保羅就此詳盡給他們作回答。

14-22 : 吃敬拜偶像的筵席

(1) 為何保羅吩咐他們「逃避」而非「不要吃」?

(2) 保羅在此把與偶像「相交」與吃聖餐和以色列人按舊約獻祭(見申14:22-27)所吃的筵席相比:

a. 按保羅所言,領受主的杯和餅的意義是什麼?

b. 按第16節所言,「同領」的意義又是什麼?

c. 以色列人吃獻祭的筵席的意義又是什麼?

d. 原來祭偶像就是祭鬼。那樣吃祭偶像的筵席與吃聖餐和以色列人獻祭的筵席有何相似之處?

e. 故此,又吃祭偶像之筵席,又吃聖餐有何不對?

23-33 : (市上購的)拜過偶像之肉(不是吃祭偶像之筵席)

(3) 保羅在第23-24節及第33節道出處理這問題之主要原則。這原則是什麼?

(4) 為何不可吃祭偶像之筵席,卻可吃祭過偶像的肉?

(5) 在第28節那人說的話用意何在?

(6) 保羅在第29-30節發出了合理的問題:

a. 但他立刻(在第31 節)給自己作回答。他的答案是什麼?

b. 不吃這些食物是否自由就被論斷?或是這才是真自由?

(7) 今日對你主要的提醒是什麼?你可以怎樣應用在自己的生命中?

第2日

經文默想
哥林多前書11:1-16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傳統有益

保羅在此開始針對引起聚會紛亂的幾個現象,包括婦女如何在會中禱告、講道,守聖餐的態度和隨意說方言:

1-2:傳統

(1) 保羅在第1節稱讚他們堅守的,是他所傳的教會傳統(按原文)。在什麼情況下,傳統是有其價值的?在什麼情況下不是如此?

3-6:崇拜中禱告和講道

哥林多教會當時的情況是我們要注意的:在第七章,保羅提到他們有人(似多是姊妹)不願與配偶同房,甚至想離婚。按保羅一貫男女平等的教導,似乎有婦女甚至在爭取平等之餘,廢掉男人和女人外表的分別,這是當時世俗文化也不能接納的。

(2) 在崇拜中禱告或講道是聖靈感動所致,故此是帶著從神而來的權柄:

a. 當時,若有男人蒙頭、其實出於感到羞恥或不想被人認出才蒙頭(參Gordon Fee 哥林多前書釋經 507頁),這樣弟兄若蒙著頭講道意味著什麼?未信的人會怎樣看教會?

b. 保羅在第3節論到三層的關係:男人/基督,女人/男人,和基督/神。「頭」可指(i) 權柄或(ii) 生命之源。「頭」那一個的意思是可以應用在這三層關係之中?

7-12:按創造作為理由

(3) 男人是神的榮耀。何解?女人是男人的榮耀,又何解?這與蒙頭與否有何關係?(請留意,神是可以直接造女人的,但祂卻藉男人去造女人。)

(4) 雖然如此,在第11-12節,保羅卻用「然而」來補充他的論點。這「然而」是什麼意思?

13-16:按自然(本性)作為理由

(5) 按自然本性作論據與按聖經原則作論據有何分別?

(6) 明顯地這些婦女的所為引起了教會的紛爭:我們應用什麼原則去處理類似能影響教會形像的傳統爭議?

(7) 今日對你主要的提醒是什麼?你可以怎樣應用在自己的生命中?

第3日

經文默想
哥林多前書11:17-34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教會的禮儀:聖餐

聖餐無疑是初期教會一起生活的重要一部份,而且是他們「愛筵」的一部份:

(1) 保羅正在責備哥林多信徒的結黨分爭。這現像在守聖餐上怎樣顯露出來?

(2) 為何保羅特別指出,聖餐是在主「被賣的那一夜」所設立的?

(3) 為何主耶穌竟為祂將要捨的身體和流的血「祝謝」呢?

(4) 餅和杯都是用以作「記念」的:

a. 我們吃餅所記念的是什麼?

b. 我們飲杯所記念的又是什麼?

c. 我們是記念主所作的和完成的,還是記念祂呢?分別何在?

d. 主明顯的是在與門徒一起用飯時設立聖餐的。既是這樣,一個人獨自吃聖餐與主的原意有何差距?

e. 為何聖餐亦是一個「表明」(原文是「宣告」,是使徒行傳常用作宣講福音之詞句)

(5) 我們當在守聖餐前「省察」什麼?怎樣「省察」?

(6) 下一次,你會怎樣預備自己去守聖餐?

(7) 今日對你主要的提醒是什麼?你可以怎樣應用在自己的生命中?

第4日

經文默想
哥林多前書12:1-11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基督的身體

這幾天的靈修將會環繞著保羅所教導的教會為基督身體的要義:

(1) 保羅在第1-3節道出什麼重要的屬靈真理?

(2) 在開始教導我們同屬基督的身體時,保羅首先指出這身體之能發揮其效用,是與我們各人的三樣東西有關的,就是:恩賜、職事(崗位) 、和功用(供獻)

a. 神既給我們恩賜,是否也立刻給予我們使用恩賜的職事(事奉的機會) 呢?為什麼?

b. 如果我們有事奉的機會,是否就一定發出功用呢?為什麼?

(3) 是誰給予我們恩賜、職事和叫我們發揮功用呢?這三樣東西的給予,最終目的是什麼?

(4) 既是這樣,我們對恩賜應有什麼的態度?

a. 我們是否都一定有恩賜?

b. 我們怎樣知道自己的恩賜?

c. 我們在使用恩賜時應持什麼態度?

(5) 我們又應對「職事」(即有事奉崗位的機會) 有什麼態度?

a. 如果教會尚未給予我們事奉的機會又如何?

b. 當事奉的機會來到又如何?

c. 如果事奉的機會或崗位似乎與自己的恩賜有出入又如何是好?

d. 在這些決定上,第7節指出什麼是最重要的問題?

(6) 細讀第8-10節的恩賜。請誠實自問那恩賜是你希望有的?為什麼?

(7) 按第11節所言,恩賜是否可以「求」的?

(8) 今日對你主要的提醒是什麼?你可以怎樣應用在自己的生命中?

第5日

經文默想
哥林多前書12:12-27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我們可以獨自成長嗎?

(1) 聖經的作者常用一個稱為「inclusio」的文章結構,即是把主要表達的中心信息,在開始和結束時,用同一或類似的字句的重複,刻畫出來。請試細察第12, 1427,看看找到這重複的字句沒有?這重複的字句是要刻畫出什麼真理?

(2) 第一小段: 12-14

a. 我們是怎樣重生和成長的?

b. 這新生命是要怎樣才能發揮功用?

c. 你會給這小段一個什麼標題?

(3) 第二小段: 14-18節:保羅在此強調身體是不能分割的:

a. 為何我們在教會中會如保羅所喻,在看到別的肢體時,生發不屬乎(或不想屬乎) 身體的意念呢?

b. 這樣的想法錯在什麼地方?

c. 你會給這小段一個什麼標題?

d. 18節「神隨自己的意思/just as God wanted」包含什麼意思?

(4) 第三小段: 19-27

a. 為何我們在教會中會如保羅所喻,在看到別的肢體時,會覺得或認為他們不屬乎身體(或身體根本不需要他們)的意念?

b. 這樣的想法錯在什麼地方?

c. 保羅似乎也同意有些肢體是「輭弱的」或「不體面的」。這樣,為何我們要費時失事去叫他們「俊美」?保羅在第25節怎樣回答這問題?我們可以怎樣實行出來?

(5) 今日對你主要的提醒是什麼?你可以怎樣應用在自己的生命中?

第6日

經文默想
哥林多前書12:28–13:7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不要走捷徑

(1) 請把第28節的恩賜與上文第8-10節的恩賜相比,看看加了那些恩賜在內?

(2) 一般稱這些為「屬靈」的恩賜。那麼「幫助人」和「治理事」的恩賜是否「屬靈」的恩賜?為什麼?

(3) 上列有否包括你的恩賜?若然沒有,你的恩賜又是什麼?你滿意你的恩賜嗎?

(4) 不論你的恩賜是什麼,保羅卻勸籲我們去切求「更大的恩賜/greater gifts」。更大的恩賜是什麼?其中最大的是什麼?(13:13)

(5) 哥林多前書第十三章是著名的愛之篇:讓我們按今日的主題來思想:

a. 1-3節:保羅把能被人看見和受人看重的恩賜與愛相比,為要顯出有恩賜而沒有愛的可怕。你以為所舉之例,那一個最能提醒你?

b. 4-8節列出這真愛的特性,與世人今天所談的愛,主要分別包括什麼?

c. 這裡詳列基督所活出的愛。試按基督的榜樣,把它們分類。

(6) 按這幾天的思想和經文,你認為一個教會最重要的標誌應是什麼?

(7) 今日對你主要的提醒是什麼?你可以怎樣應用在自己的生命中?

第7日

經文默想
哥林多前書13:8-13

請慢慢細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最大的恩賜

(1) 什麼的愛是會止息的?

(2) 什麼的愛才不會止息的?

(3) 保羅為何在眾多的恩賜中,特別提到講道、方言和知識的短暫與愛作比較?

(4) 為何講道(原文是說預言) 會歸於無有?是會止息的?

(5) 為何說方言會停止?是會止息的?

(6) 我們在那時就會「全知」?為什麼?

(7) 請翻到約伯記19:25-27和約翰壹書3:2,看看那日對約伯和約翰的意義?對你又如何?

(8) 既是這樣,你會怎樣把講道、方言和知識的恩賜,與信、望、愛相比?

(9) 保羅在12:31要我們切求這些「更大的恩賜」(眾數) ;你可以怎樣切切的()求呢?

(10) 為何愛是其中最大的?

(11) 今日對你主要的提醒是什麼?你可以怎樣應用在自己的生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