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s

第1日

經文默想
民數記8:1-26

本週我們繼續研讀民數記。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會幕是以色列人出埃及的第二年第一個月的第一日被豎立起來的(40:17) ,而民數記的記載是始於第二年第二個月的第一日。二者相隔只有一個月。

8:1-4點燈之例:不曉得是否亞倫未把燈盞的方向較正,以至神在此向他作出更正的指示:

(1) 試憶述七燈盞的重要意義。(可參亞4:2ff和啟1:12ff; 4:5)

(2) 這七燈盞實際的用途是什麼?(25:37)

(3) 這裡再提到燈盞金的質地有什麼用意?

8:5-22把利未人分別為聖:在往應許地出發之前,也是在會幕要被不斷遷拆和豎立之前,神吩咐摩西要把利未人分別為聖:

(4) 8:15-19把要潔淨利未人的原因解釋清楚。請細讀,並列出個中原因,然後用你自己的話來總結在此時,把他們潔淨的主因是什麼。

(5) 那潔淨的禮儀包括:

a. 外表的洗淨(8:7)

i. 用水彈身

ii. 剃全身

iii. 洗衣服

b. 要贖罪:利未人按手在牛犢頭上(8:8, 12)

i. 一隻作贖罪祭

ii. 一隻作與素祭同獻,作燔祭

c. 被以色列人按手他們頭上(8:9-10)

i. 在會幕前舉行

ii. 全會眾(當然是藉他們的代表) 按手在頭上

iii. 為以色列人作搖祭(8:11-13; 參下註)

d. 結果:使他們好辦耶和華的事”(8:11) 這樣,你從以色列人中將利未人分別出來,利未人便要歸我”(8:14)

i. 以上各點有什麼屬靈的意思?

ii. 我們可以怎樣應用在今日的事奉上?

8:23-26事奉的年限

(6) 為何要定最低的年限?

(7) 為何要定最高的年限?

(8) 是否一到五十歲,他們就停止事奉呢?

(9)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註:搖祭是「專用於平安祭和分別為聖的儀式上;祭司把要搖的祭物那部份放獻祭者的手中,然後把自己的手放在下面;拿著獻祭者的手向後和向前,後平面式的擺動:向前是向著祭壇,像徵著獻給神;向後是顯示神為這祭物作為歸祂僕人祭司的意思。」(K&D, 539) 在這裡給利未人作分別為聖的祭,是表示百姓「把全以色列藉頭生歸神事奉的職責傳遞給利未人,作為他們頭生的代替(或代表) ,像活祭般事奉神(K&D, 681)

第2日

經文默想
民數記9:1-23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9:1-14提醒要守逾越節:這正是出埃及後第一次的逾越節,故此,神提醒摩西「要在所定的日期守這節,要按這節的律例典章而守(9:3)

(1) 守逾越節的重要意義是什麼?(12:26-27)

(2) 為何不守這節要受到如此嚴重的處理?(9:13)

(3) 這首次在出埃及後守的逾越節出現了什麼實際問題?(9:6)

(4) 以摩西的智慧和權柄,為何他不作出決定,而要求問神?

(5) 神的回答(9:9-13) 怎樣顯出:

a. 守逾越節的重要性?

b. 親近敬拜神是極聖潔的事件?

c. 雖然如此,神不是要人「法利賽式」的遵守律例?

9:15-13神藉雲柱、火柱的同在與引領

(6) 神以會幕上面的雲柱作起行與停留的指示:

a. 這神蹟性的現像在以後的38年每天都被百姓看見:你認為會否因而漸漸失去其「神蹟性」?為什麼?

b. 神為何不每次起行或停留直接的吩咐摩西?

c. 我們今天會以什麼常見的神蹟為平常?

(7) 從第15-23的記述中,我們可以知道在同一個地方他們最短和最長的停留有多久?

a. 如果只停留一夜,他們會有什麼感受?

b. 如果停留一年之久,他們又會有什麼感受?

c. 從他們這些經歷,我們可以學到什麼功課?

(8)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第3日

經文默想
民數記10:1-36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10:1-10銀號的功用:號角當然是用來召集百姓起行,但亦有其他的功用:

(1) 9節告訴我們,這吹號迎敵有什麼重要的意思?為什麼?

(2) 10節亦告訴我們在獻祭時吹號又帶著什麼重要的意義?為什麼?

10:11-36由西乃山出發了(參下註)

(3) 14-28詳列以色列人出發的次序;試與2: 3-31的安排作比較,看看是否完全相同。

(4) 他們是在那天離開西乃山的?(10:12

(5) 在出發前一星期,他們剛守過什麼節日?(9:1-3)這節日對現在的出發作好什麼準備?

(6) 29-32節是一小插曲:記載摩西邀請岳父何西(又稱葉忒羅)同去。照士師記1:16所載,何西決是定同去。他之同去有什重要性?真正得益的是誰?

(7) 摩西在出發前作什麼禱告?有何意義?

(8) 摩西在停留時作什麼禱告?有何意義?

(9) 摩西藉這兩個禱告要表達什麼?

(10)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註:我們不大清楚「巴蘭」是甚麼地方。照估計,「巴蘭是位於傳統的西乃山的北、米甸之西… …相信是伸延至北面的加低斯巴尼亞,因為13:26列加低斯為巴蘭的一部份。看來,巴蘭是西乃曠野一帶的總稱」(NICOT, Numbers, 193)

第4日

經文默想
民數記11:1-17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民數記11:1–12:16 在結構上是屬一組的,把在這段日子所產生的內部爭議分別記述下來:

11:1-3在他備拉發怨言:這似是只經三天的行程而發生的(10:33)。

(1) 你認為他們是為了什麼而發怨言的呢?

(2) 雖然只在沙漠步行了三天,你認為他們以為這路程尚有多久?

(3) 你同情他們生怨嗎?為什麼?

(4) 為何耶和華這樣就怒氣發作呢?

(5) 百姓如何知道「火」是出自神的審判?

(6) 如果你是摩西,你對此事有什麼感受?

11:4-23在基博羅哈他瓦大起貪食的慾念

(7) 是那些人先發動這次的埋怨?(民11:4;出12:38

(8) 為何他們連天賜的嗎哪也不珍惜?他們是否真的情願回到埃及去?

(9) 你認為他們問題的結徵是什麼?

(10) 神怒氣大作、摩西則不悅:

a. 摩西把現況歸咎於誰?

b. 他現在怎樣看這些百姓?

c. 他怎樣看這使命?

d. 他向神求什麼?

e. 他在埋怨中有否想到神的感受?

f. 摩西這樣向神發脾氣對嗎?為什麼?

(11) 神怎樣「立刻」回應摩西的埋怨?(11:16-17)為什麼?

(12) 你認為摩西是否意料到神這回應呢?為什麼?

(13) 今日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第5日

經文默想
民數記11:18-35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1) 現在神竟答應百姓的無理要求(11:18-23)

a. 神答應何時會賜肉給他們吃?

b. 祂答應賜多少?

c. 你對摩西在第21-22節的回答有什麼感想?

d. 你可以怎樣形容這時候摩西的心境?

(2) 神如何在七十個長老身上顯明祂將靈分賜給他們?

(3) 這樣把摩西的擔子分給長老們,是神的管教還是恩典?何以見得?

(4) 因這樣長老們就分擔了摩西的擔子,摩西是否不悅?從那裡可以看出?

(5) 神差鵪鶉來滿足百姓的慾念:

a. 神差了多少鵪鶉來?

b. 按這裡的記載百姓狂捕鵪鶉。他們怎樣看他們的埋怨?(十賀梅珥大約是2.2公斤)

(6) 既大量賜肉,為何卻又施災殃?

(7) 百姓、長老和摩西分別藉此學到什麼功課?

(8) 今日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第6日

經文默想
民數記12:1-16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1) 我們不能絕對肯定這「古實女子」就是摩西的原配,但米利暗和亞倫揀選這時刻來攻擊摩西是事出有因的。剛剛讀完的第十一章有提及這二人嗎?是什麼引起二人的妒忌呢?

(2) 解經家K&D告訴我們,「毀謗」原文是屬「女性的動詞」:若是這樣,你認為誰是這事的罪魁?

(3) 其實米利暗與亞倫在百姓中的地位簡單嗎?(可參出15:20; 7:1; 28:2; 3:10

(4) 他們原要論斷的是什麼?但出口埋怨時卻又不同,為什麼?

(5) 他們是向誰發怨言?

(6) 「耶和華聽見了」是什麼意思?

(7) 摩西有否向耶和華伸冤?為什麼?

(8) 神怎樣形容摩西位份的獨特?(11:6-8)原因何在?

(9) 神怎樣對待米利暗和亞倫?

(10) 亞倫現在怎樣稱呼他的弟弟?為什麼?

(11) 這事件叫米利暗和亞倫學了什麼功課?

(12) 在這事上,再加上第十一章的事情,我們怎樣看到「摩西為人極其謙和,勝過世上的眾人」?

(13) 今日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第7日

經文默想
民數記13:1-33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1) 神既是帶領著他們去得應許地,為何仍需窺探那地?

(2) 為何竟打發12個探子同去,豈不容易被人察覺?

(3) 他們既是支派的領袖,該已具備什麼條件?

(4) 為何摩西要把何西亞(意即他拯救) 改名為約書亞(意即耶和華拯救)

(5) 這些探子的責任包括什麼?(13:17-20)

(6) 摩西個人是希望這窺探會帶來什麼結果?

(7) 這窺探的行程有多久?窺探的地域有多廣?(13:21-25)

(8) 探子的回報帶來什麼喜訊?(13:27)

(9) 同時帶來什麼惡訊?

(10) 迦勒有否「否定」那些負面的報告?

(11) 既是如此,是什麼叫他對同樣的報告有不同的態度?

(12) 今日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