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我們繼續研讀約書亞記。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請翻到出埃及記21:12-14,民數記35:6-34,和申命記4:41-43;19:1-13閱讀有關設立逃城的吩咐(特別是民數記35章那一段)。總括而言:
a. 地點該是適中的(centrally located NIV) (申19:2) ;
b. 須有利未人居住之地(民35:6) ;
c. 給予無心、沒有仇恨或誤殺者(民35:22-23) 可得公平審訊的機會(書20:9) ;
d. 若真是無心的,會得保護,要住在逃城裡直到大祭司死為止(民35:32) ;
e. 若判為有罪,則需治死(申19:12) ;
f. 若自離逃城,則不受保護(民35:26-28) 。
(1) 這些條例如何反映出神的屬性?
(2) 與今日法律的精神有分別嗎?
(3) 地點適中是可以了解的。為何要設在分給利未人居住的城邑中?
(4) 為何大祭司的死能叫這些(誤)流別人血的罪得以結束呢?在那方面是主耶穌我們的大祭司的預表?
(5) 聖經為何特別指明這些條例也當用來保護「他們中間寄居的外人」? (書20:9)
(6) 你以為以色列人日後有否實施這些條例?在實行上可能有什麼困難?
(7) 今日對你主要的提醒是什麼?你可以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註:按Boling和Wright兩位學者的意見,“無論如何,(至少)有二百多年的時間,這逃城的理想和制度是極其有效的……”]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當各支派得到地的分配後,利未人的眾族長就進前來,要求按神藉著摩西的吩咐(民35:1-8) 得所應許的。請亦參閱民數記那段的記載。
(1) 學者Timothy Ashley指出在民數記那段的記載中,神的吩咐似乎刻意的用「居住」這動詞,避而不用「承受為業」之類的詞句(如民18:24;書13:14;申10:9,18:2及書13:33等) 。何故?
(2) 從眾支派的產業中,分給利未人居住地方的吩咐,怎樣教導我們對全職事奉的神僕的責任呢?(可參林前9:4-14; 提前5: 17-18)
(3) 利未人所得的城市不但包括所有的逃城,更「多是處於各族邊界的前迦南地」(Hess, Joshua, 281) 。這樣的安排,給予利未人什麼重要責任?
(4) 請細讀第43-44節。這與16:10及13:13等眾多的評語是否有所衝突?何以見得?
(5) 第45節說:「耶和華應許賜福給以色列家的話,一句也沒有落空,都應驗了。」你尚記得神應許賜地是始於那時?(見創12:7) 由應許之始到全應驗經過了多少個世代?在這期間,你可以列出那些險叫這應許不能實現的危機嗎?
(6) 在你生命中,你同樣可以說出:「耶和華應許的話,一句也沒有落空,都應驗了」嗎?為什麼?
(7) 今日對你主要的提醒是什麼?你可以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註:
1. 利未人所被分配的城市,並非他們專有的。除了在其中得居住的房屋和郊野的牧地外,其他仍歸屬各支派的(Keil & Delitzch, 154) 。
2. 利未人是分四家族來得居所的。亞倫子孫因有較特別的位份(見民數記18:1-6) ,被分配較近耶路撒冷的居處(Hess, 282) 。
3. 利未人究竟實得分配之地有多大,各解經家有不同的意見。按最寬裕的估計(即3,000 x 3,000平方呎x48座城) ,以民數記26章點算的人口(即男丁) ,每家所得之地(包括牧畜的草原) 少於半英畝。]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1) 這段以「當時」為開始。「當時」是指什麼時刻?
(2) 約書亞提到「這許多的日子」。你以為有多久?
(3) 按約書亞所言,他們的使命是什麼?
(4) 約書亞怎樣論到神給以色列人的應許?
(5) 二支派半因遵從使命作了什麼犧牲?
(6) 他們現在得到什麼報酬?
(7) 約書亞怎樣總結摩西的律法?「謹慎遵行」對你是什麼意思?
(8) 這二支派半特別寶貴的是什麼地方?你可以怎樣向他們學習?
(9) 在未讀13節及以後的經文之前,你以為他們建築如此高大的壇,用意何在?
(10) 你以為其他支派如此激憤的聚集要攻打這些剛犧牲自己來幫助他們得地的同胞原因又是什麼?
(11) 今日對你主要的提醒是什麼?你可以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註:約書亞帶領眾支派得地的過程有多久難以清楚計算。Wilmington’s Guide估計這得地的過程(conquest stage)大約為25年(p. 86) 。]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1) 請翻開利未記17:8-9和申命記12:4-14兩處,看看二支派半似乎觸犯了什麼律法?
(2) 神吩咐他們不可在各處獻祭,單要在指定之處獻祭,其原因何在?
(3) 這樣,其他以色列人要討伐他們是對的嗎?
(4) 以色列人雖然已團兵在示羅,卻先選擇作什麼?(參22:13-14) 他們這樣做,與主耶穌在馬太福音18:15-17的教導有什麼相似的地方?
(5) 為何二支派半的所為使以色列人想起民數記25:1-9所載「毘珥」的罪?
(6) 以色列人以為二支派半建立如此高大的壇,用意何在?
(7) 二支派半的反應有何寶貴之處?你可以怎樣向他們學習?
(8) 他們建壇的真正原因是什麼?你可以怎樣向他們學習?
(9) 雖然他們的動機甚好,你認為他們有否真正干犯的摩西的律法呢?
(10) 我們可以從他們身上學習在神的家中處理紏紛和達到和解的什麼原則?
(11) 請細思他們為這壇所起了長長的名字:
a. 在他們中間作證明是什麼意思?
b. 證明什麼?
(12) 今日對你主要的提醒是什麼?你可以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這裡記錄了約書亞給以色列人眾領袖的遺訓:
(1) 約書亞在此時給他們的訓話有何重大意義?他想藉著這些訓言達到什麼目的?
(2) 他在第4節的引言中所要針對的是什麼?
(3) 你個人有否親眼看見神「為你爭戰」呢?可以舉出三個例子嗎?
(4) 雖然已有「剪除」的,但卻「剩下」什麼?
(5) 約書亞繼而向他們保證「神必將他們從你們面前趕出去」。他在第6-11節列出條件:
a. 請列出正面的吩咐,和
b. 負面的吩咐。
(6) 如果能照約書亞所吩咐的行出來,你認為秘訣是什麼?(可參申6:5)
(7) 為何不與鄰邦聯絡、結親、往來是如此重要?(23:12-13)
(8) 你可以怎樣應用這原則在你身上?
(9) 約書亞的警告是否空言?(可參代下36:14-20的結語)
(10) 今日對你主要的提醒是什麼?你可以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在囑咐眾領袖後,約書亞就聚集眾民,同樣給他們留下遺訓:
(1) 這遺訓是以什麼作開始的?
(2) 第2節: 神重述他們過往的歷史作為提醒,先提到的是他拉。他拉與當時大河(即幼發拉底河) 那邊的人有別嗎?神在此的提醒是什麼?
(3) 第3-4節: 繼而重述亞伯拉罕到雅各的遷移,神重複用的是什麼動詞?神在此的提醒是什麼?
(4) 第5-7節: 然後提到出埃及。其中的重點又是什麼?
(5) 第8-10節: 繼而提到他們在曠野的經歷。神在此的提醒又是什麼?
(6) 第11-12節: 然後提到他們進入迦南地了。其總結的重點是什麼?
(7) 第13節: 最後提到他們現居之地。神在此特要提醒他們什麼?
(8) 總結以上的提醒,你認為神的總意是什麼?
(9) 第14節: 這總意與這裡的吩咐有何關連?神這樣的吩咐合理嗎?為什麼?
(10) 你個人的歷史與以上所重述的以色列人的歷史有什麼相似之處?
(11) 今日對你主要的提醒是什麼?你可以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請慢慢細心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復思考問題。
教會是「為被召」的一群,與舊約神的子民聚集在神面前(Assembly)相似。約書亞就在以色列人成為一國一民的時刻召聚眾支派,與他們立約:
(1) 作為立約前的導言,約書亞首先提到他們的過去歷史和他們現今的情況,然後要他們作個抉擇。今日,我們要承受神的新約,同樣要作什麼抉擇?
(2) 約書亞要求他們立什麼約?他自己的抉擇是什麼?他作出抉擇的承諾有何特別之處?
(3) 我們在神面前要作的抉擇和所立的約與約書亞的應有什麼共同之處?
(4) 民眾向神表示效忠所提到的原因是什麼?
(5) 你的原因又是什麼?
(6) 約書亞為何對百姓說:「你們不能事奉耶和華」?歷史證實他所說的是否對?原因何在?
(7) 你能靠自己「去事奉耶和華」嗎?你如何能夠實行對神的承諾?
(8) 有那些因素能幫助你事奉耶和華到底呢?
(9) 在你所提出的因素中,有否包括與其他信徒同行?(參閱提後2:22)
(10) 今日對你主要的提醒是什麼?你可以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