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我們會繼續研讀舊約以西結書。請細心慢慢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二鷹之比喻:這給被擄百姓的比喻是以「二」為題材—二鷹、二樹、二媒介(屬地與屬天的)和兩個相反的終局(滅亡與盼望)—這些構成一個強而有力的信息,摧滅被擄者對西底家能成功背叛巴比倫的希望:
(1) 神為何特要藉著比喻來傳祂的信息?
(2) 第一隻鷹(17:3-6)
a. 這鷹有什麼特別之處?(17:3)
b. 這鷹折去什麼?(17:4)
c. 把它栽在什麼地方?(17:5)
d. 這被栽的枝子在新的地方景況又如何?(17:6)
(3) 這比喻的解釋(17:12-14)
a. 第一隻鷹喻指誰?(17:12)
b. 第4節所言怎樣得到應驗?(參王下24:10-16)
c. 第13-14節再作什麼補充?(亦參王下24:17)
(4) 第二隻鷹(17:7-10)
a. 從對二鷹的形容,那一隻是更強大?
b. 這曾被第一隻鷹所栽種的樹欲作什麼舉動?為什麼?(17:7-8)
c. 神就此發出什麼問題?為什麼?(17:9-10; 可參今天的引言)
d. 神如何回答自己的問題?(17:9-10)
(5) 這比喻的解釋(17:15-21)
a. 第7-8節的話怎樣得到應驗?(17:15-21; 見王下25:17)
b. 欲求助於埃及的結果怎樣?(17:17; 見王下24:7)
c. 神以毀約來論到耶路撒冷與西底家的滅亡:
i. 這裡論到的是什麼約?(17:15, 16, 18, 19, 20)
ii. 為何神把兩約相提並論?
(6) 新樹的應許(17:22-24)
a. 這新樹是誰栽種的?
b. 與前樹有何相同和分別之處?(試把第22節與第4節作比較;亦參賽53:2所論的嫩枝)
c. 這枝要被栽於何處?(17:23; 參賽2:2ff所論到的聖山)
d. 這裡如何描繪這新的國度?(17:23-24) 以賽亞書2:2-4如何為此經文作解釋?
(7) 今日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請細心慢慢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要了解這段信息的背景,請先參閱下註。
18:1-4—宿命論的俗語(Proverb)
(1) 子承父孽的俗語(18:1-2)
a. 這些被擄的百姓常引用的俗語是怎樣說的?(18:2)
b. 與摩西律法的教導是否吻合?(見申24:16)
c. 與出埃及記20:5和民數記14:18是否相似?為什麼?
d. 你認為這些被擄的人為何愛引用這俗語?
(2) 在神冗長的回應中,祂把什麼真理表明?(17:3-4)
a. 祂施行公義的原則是什麼?
b. 在此先表明:“世人/every living person or soul/都是屬我的” 是什麼意思?
18:5-9—義人之例
(3) 若要被稱為義,義人的義需在生活那些層面活出來?
a. 18:6a (參申12;2, 13-14;出20:3-11之第一至第四誡)
b. 18:6b(參出20:14之第七誡;利15:24; 18:19; 20:10, 18;申記22:22)
c. 18: 7-8 (參出20:15-17[第八至十誡]; 22:26-27;利19:13; 15:11; 23:19-20等)
d. 18:9 (利18:1-5; 申26:16-19)
(4) 為何神要如此詳盡的列舉義人活命需有的表現(其實是十誡的要求)?
18:10-13—逆子之例
(5) 這逆子行了什麼惡?(18:11-13)
(6) 如此詳列他的惡行有什麼用意?
(7) 你認為義人竟出逆子之原因何在?
(8) 這逆子要得什麼結局?(18:13)
(9) 這例的主要信息是什麼?
18:14-18—逆子竟出義子
(10) 這義子所行的是什麼義行?(18:15-17)
(11) 如此詳列他的義行有什麼用意?
(12) 你認為這兒子見父親惡行而竟不受污染的原因何在?(18:14)
(13) 這兒子要得到什麼結局?(18:17b)
(14) 這義子之例:
a. 對你有什麼意義?
b. 對當時被擄者有什麼重要信息?
(15) 今日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註:中文和合本把原文nepes譯作「人」,亦可譯為「活人、生命或靈魂」。“耶和華在此不是單指非肉體的部份而說,(靈與體的)二分法對希伯來人是陌生的” (NICOT, 562)。解經家Alexander認為:“在這段信息耶和華不是論到靈魂的生死,因為全段是以摩西律法的約作為背景的。這約不斷重複的指出:那遵守的就得肉身存活(並享用應許地);不聽從的就要肉身死亡(參利26;申28:58-66; 30:15-20)。要明白這章的信息必需知道這背景。在舊約時代,永生是因信將臨的彌賽亞而得的(見創15:6)。” (Alexander, 60)
請細心慢慢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18:19-20—百姓的抗議
(1) 對神這公平的處理父與子的生命,百姓的反應是什麼?(18:19)
(2) 他們這反應豈不正是他們愛引用的俗語的相反嗎?你說是嗎?(18:2)
(3) 這樣作相反的論調的原因是什麼?(與民14:18可有關?)
(4) 神怎樣回應他們的抗議?(18:20)
(5) “義人的善果” 該譯為“義人的義”: 按創世記15:6,亞伯拉罕是如何被稱義的?
18:21-24—再說兩例
(6) 不會太遲(18:21-23)
a. 如果一個人行如18:11-13所言的惡,尚會悔改回轉嗎?為什麼?
b. 如果這樣的人真的悔改又如何?(18:22)
c. 你見證過這樣回轉的人嗎?(見路23:39-43之例)
d. 你認為神就赦免這樣的人公平嗎?為什麼?
e. 神怎樣解釋?(18:23)
(7) 不要太肯定(18:24)
a. 一個像18: 5-9所形容的「義人」會棄義,行18:11-13所形容的惡嗎?
b. 為什麼?(可參下註)
c. 如果這樣的人真的行惡又如何?(18:24)
18:25-32—百姓的頑抗
(8) 神對他們的俗語(18:2) 和他們抗議(18:19) 已作了詳盡的回答,為何他們仍堅持說:“主的道不公平” ?(18:25)
(9) 神怎樣對他們的頑抗作出回應?(18:25b, 29)
(10) 在18:26-28神重述的要點是什麼?
(11) 神最後的呼籲(18:30-32)
a. 18:30怎樣總結這段信息?
b. 他們能作出真正的改變的鑰匙是什麼?(18:31)
c. 今日神同樣向世人作出什麼呼籲?(18:32)
(12)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請細心慢細慢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在向被擄者(作為以色列的代表)發出呼籲後,現在神以哀歌形式向以色列王發出信息:
19:1-9—哀歌之一:小獅之比喻
(1) 神如何形容這母獅?(19:2)
(2) 這小獅長成為怎樣的獅子?(19:3)
(3) 列國聽見其名聲作出什麼反應?(19:4)
(4) 這被拿到埃及的獅子是誰?(見王下23:34)
(5) 繼而生的另一小獅長成為怎樣的獅子?(19:6)
(6) 與第一獅相比下,這獅的勢力與影響是怎樣的?(19:7)
(7) 列國怎樣對待這獅子?(19:8-9)
(8) 誰是這第二獅子?(參王下24:12; 25:7)
(9) 一般看這母獅為以色列/猶大,第一小獅為約哈斯、第二小獅為約雅斤(雖然西底家與這比喻內容更吻合)
a. 這比喻的主要信息是什麼?
b. 為何要以哀歌形式來表達?
19:10-14—哀歌之二:葡萄樹之比喻
(10) 神如何形容母樹?(19:10-11)
(11) “可作掌權者的杖/scepter” 是什麼意思?
(12) 這大樹遭到什麼命運?(19:12)
(13) 這樹的現況是怎樣?(19:13)
(14) 與以西結時猶大的景況怎樣相同?
(15) “沒有堅固的枝幹可作掌權者的杖” 是什麼意思?(19:14)
(16) “這是哀歌,也必用以作哀歌” 是什麼意思?
(17) 今天你得到的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請細心慢慢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第十八章清楚顯示被擄的百姓不願承擔導至國難的罪,神要推翻他們的俗語似未收效;故此現在指出他們與列祖都要承擔罪過:
(1) 上次神在那年日藉著異象向以西結顯現?(見8:1)
(2) 既已把責備、毀滅的信息多次傳講,為何這幾個被擄中的長老還要藉以西結來求問神?
(3) 他們這舉動表明什麼?
(4) 神給他們立刻的回覆是什麼?(20:3)
(5) 在連連吩咐以西結要審問他們之餘,神就數述他們列祖的罪,由在埃及地那一代開始(20:4-12)
a. 神於那時正式揀選以色列的?(20:5; 出2:23)
b. “起誓” 原文是“舉起手來” ,是彰顯大能之意(因為神還需向天地舉手起誓嗎?):神在埃及地如何顯出大能?這揀選有什麼甚寶貴的應許?(20:5; 參出8-12)
c. 神如何形容要給他們的地?(20:6)
d. 在埃及為奴之時,他們的屬靈情況是怎樣的?(20:7)
e. 在經歷神的應許和祂大能的彰顯後,他們有否改變過來?(20:8)
f. 為何神仍照所應許的帶領他們出埃及?(20:9-10)
g. 在帶領他們出埃及後,:
i. 神賜他們什麼好叫他們因此活著(意思是能活在並享受應許地)?(20:11; 申30:16)
ii. 神賜他們什麼,叫他們成為聖?(20:12)
iii. 為何稱之為證據(sign) ,使他們成聖(即分別為聖給神之意)?(20:12是出31:13的引述)
(6)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請細心慢慢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20:13-17—出埃及的世代
(1) “以色列家卻在曠野悖逆我” (20:13)
a. 這在曠野的第一代列祖悖逆神的惡行中最顯著的是那兩件事?(見出30和民14)
b. 亦參出埃及記16:27有關干犯安息日之例。
(2) 神本欲如何處置他們的悖逆?(20:13a; 見出32:10和民14:12)
(3) 為何神卻沒有這樣行?(20:14, 17; 見出32:12和民14:12-16)
(4) 神沒有立刻毀滅他們,卻起誓要怎樣審判他們那一代的人?(20:15; 民14:26-35)
20:18-26—在曠野長大的世代
(5) 神給予新一代機會,吩咐他們不要仿效上一代:
a. 祂提醒他們與祂有什麼特別關係?(20:19)
b. 祂並特意要他們遵守什麼?(20:19-20)
(6) 這在曠野的第二代與上一代有分別嗎?(20:21)
(7) 這在曠野的第二代的列祖悖逆神的惡行中最顯著的是那兩件事?(可參民16-17那兩大惡行和民15:32之干犯安息日之例)
(8) 為何神又沒有立刻全然毀滅他們?(20:22; 民16:22, 46-47)
(9) 神雖沒有立刻毀滅他們,卻起誓要怎樣審判他們?(20:23-26)
(10) 請細讀這些審判的話:這些話是在那世代和怎樣得應驗的?
20:27-29—住在應許地的世代
(11) 這些得進住在應許地的與列祖有別嗎?(20:27)
(12) 這裡特別指出這世代的人什麼罪?(20:28-29)
(13) 在以上不同世代的列祖中,你認為那一代的罪是最甚的?為什麼?
(14) 這樣的數述,對以西結時代被擄的人有什麼提醒?
(15)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請細心慢慢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20:30-31—對求問長老的回答
(1) 神用了以上20多節來解釋祂為何要這樣回答這些長老:
a. 祂的回答是什麼?(20:31b)
b. 這回答的原因是什麼?(20:30-31a)
c. 看來現在這被擄的世代與列祖在別嗎?為什麼?
20:32-44—不朽、嚴肅的愛的信息
(2) 神在此指出他們悖逆個中的原因是什麼?(20:32a)
(3) 神對他們這心意作出什麼回答?(20:32b) 這話是什麼意思?
(4) 為要使他們不能拜偶像(而單以祂為神)
a. 神要怎樣治理他們?(20:33)
b. 神要把這些被分散的百姓聚集到那裡?(20:35)
c. 那地被稱為“外邦人的曠野” (20:35-37; 參下註)
i. 在那處神要怎樣作?(20:35b-36)
ii. 為何稱這刑罰的過程為“從(牧人的)杖下經過” ?(20:37)
d. 刑罰的目的(10:38)
i. 什麼使祂被約(covenant) 所拘束(bond) ?
ii. 這過程要成就什麼?
iii. 既仍在神的約中,為何卻不得歸回以色列地?
(5) 20:39-44—最後的復興
a. 為何神仍容許他們繼續事奉偶像?(20:39)
b. 因著神絕對的主權,以色列至終會怎樣?(20:40-42)
c. 使徒保羅如何給這終局作解釋?(見羅11:26-28)
d. 讀到這終局時(20:42-44)
i. 今日這些已歸故土的以色列人該怎樣回應?
ii. 我們從這章對神有什麼認識?
(6)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註:“外邦人的曠野” 相信不是指某一個地上的地方,乃是指以色列離開神,在列國手中的經歷;這經歷從歷史的角度持續到今天。但那好消息是,神從來沒有忘記祂的約、沒有全然丟棄他們。這信息以他們得重返錫安、聖山作結束,這正是彌賽亞、基督耶穌再臨之時會得應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