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s

第1日

經文默想
哈巴谷書1:1-17

請細心慢慢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哈巴谷書

哈巴谷這名是「擁抱者」之意(馬丁路德);相信他是那時代的人所熟悉的先知,也是擔任聖殿聖樂敬拜的利未樂師之一(3:19) 。因著他抗議神未出手干預猶大人的暴行和不公,神就以默示作回答。誰知,因神的回答顯示會以殘酷的巴比倫人作審判猶大的工具時,引起先知再度的抗議,質問神何以容讓惡人吞滅比自己公義的(1:13) 。最後,先知順服神的旨意,認識到「惟義人因信得生」(2:4) 。這名句在新約聖經多次被引用(1:173:1110:38) 。一般保守派的學者認為哈巴谷書寫作的時期是在瑪拿西到約雅敬年間。

1:1-4抗議神未干預猶大的惡行

(1) 猶大的社會到了哈巴谷的年代變成怎樣?

(2) 為何公理在那時不得伸張?

(3) 為何先知不以懇求的方式,反以質問的方式向神訴說?

(4) 他這態度對嗎?為什麼?

1:5-11神的回答

(5) 興起迦勒底人即巴比倫人(1:5-7)

a. 亞述是當時世界的霸權,何以巴比倫的興起是「大大驚奇」的事?

b. 要在什麼年代發生的?(1:5)

c. 他們是怎樣的人? (1:6-7)

d. 他們要作什麼事?(1:6b)

e. 為何列國要怕他們?(1:7b)

(6) 銳不可當的巴比倫人(1:8-11)

a. 聖經如何形容他們的軍隊?(1:8)

b. 行軍的迅速帶來什麼結果?(1:9)

c. 三重的譏笑是要表達什麼?(1:10)

d. 1:11顯示他們的自信、狂傲還是目中無神?

e. 神怎樣看巴比倫人?(1:11b)

1:12-17再次的抗議

(7) 先知對神的回答有什麼領會?(1:12b)

(8) 神是誰?(1:12-13a)

a. 先知指出神是誰?

b. 神與他有什麼關係?

(9) 既是如此,他為何對神的回答發出埋怨?(1:13b)

(10) 這埋怨對嗎?為什麼?

(11) 按先知所言(1:14-17)

a. 興起巴比倫會使受害者變成什麼?(1:14-15)

b. 他對巴比倫人作出什麼控告?(1:16)

c. 他最後向神發出什麼質疑?(1:17)

(12) 你認為神會所樣回答先知呢?

(13) 今日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第2日

經文默想
哈巴谷書2:1-8

請細心慢慢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2:1堅持要神回答 
(1) 先知既不同意神用惡人來審判較公義的猶大: 

a. 他決意要怎樣作?

b. 他這樣做對嗎?

c. 為什麼?

2:2-5神再次的回答() 
(2) 神給先知的吩咐(2:2-3) 

a. 神有否責備先知?

b. 為何吩咐他把默示寫在版上?

c. 為何要隨跑隨讀?(見和合本細字)

d. 神如何就先知原先的問題(1:2-3)作出回答?(2:3)

(3) 神知道自己在作什麼(2:4-5) 

a. 神是否不知道巴比倫人是怎樣的?(2:4a-5)

b. 他選擇巴比倫作審判的工具對義人有損嗎?(2:4a)

c. 試翻到新約引用這句話的經文,包括1:173:1110:38

i. 「義人」是什麼人?

ii. 有沒有較為公義的人?(1:133:10)

iii. 「因信得生」是什麼意思? (參約1:12)

2:6-8神再次的回答()—神藉著六個「禍哉」(2:6-19)表明祂也要審判巴比倫今天只看第一個「禍哉」 
(4) 第一個禍哉(2:6-8):神以兩個「豈不」作為回答 
a. 第一個「豈不」是關乎什麼?意味著什麼?(2:6) 
b. 第二個「豈不」是關乎什麼?意味著什麼?(2:7) 
c. 換句話說,巴比倫人要遭到什麼禍患? 
d. 他們遭審判的原因是什麼? 
(5) 今天你得到的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第3日

經文默想
哈巴谷書2:9-20

請細心慢慢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2:6-19()神再次的回答()—第二至第五個「有禍了」 

(1) 第二個「有禍了」(2:9-11)

a. 這裡論到巴比倫的什麼罪?(2:9a) 
b. 他們欲如何逃避災殃?(2:9b) 
c. 圖謀剪除多國的民時: 
 i. 他們如何必自食其果?(2:10) 
 ii. 為什麼?(2:11) 
d. 換句話說,他們能逃避災殃嗎? 

(2) 第三個「有禍了」(2:12-14)

a. 這裡提到巴比倫以什麼來建立自己?(2:12)

b. 這與神繼而發出的問題有什麼關係?(2:13)

c. 這問題意味著

i. 敵對神的列國的勞碌會得到什麼後果?(2:13)

ii. 神對整個世界最終的心意是什麼?(3:14)

iii. 這心意會怎樣得到成全?(參賽11:9-10

(3) 第四個「有禍了」(2:15-17)

a. 這「有禍了」是針對他們的罪這罪在2:15似是用比喻的方式表達出來:

i. 這裡用作比喻的是怎樣的大惡?

ii. 用在巴比倫身上是要表達什麼?

b. 這樣的邪惡要得到什麼審判?(2:16a)

c. 原因何在?(註:耶和華的杯一般是指祂憤怒的杯;可參耶25:26)

d. 他們得這審判是因什麼實質的惡行?(2:17)

(4) 第五個「有禍了」(2:18-20)

a. 神在此先發出那兩個問題?(2:18)

b. 鑄造和倚靠這些偶像為何沒有益處?(2:18b-19)

c. 這與巴比倫的罪有何關?

d. 想反地(2:20)

i. 猶大擁有什麼是列國沒有的?

ii. 為何因而全地的人當在祂面前肅敬靜默

(5) 請停下,用些時間再思想這五個「禍哉」如何成為神對先知的質問之回應(2:6-20)

a. 天你得到的提醒是什麼?

b. 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

第4日

經文默想
哈巴谷書3:1-19

請細心慢慢讀每天指定的經文至少兩遍,然後反複思考問題。

對神給他的回答,先知不禁寫出詩歌來,成為他的禱告,與會眾同唱:

3:2順服之歌

(1) 先知有否再試圖改變神審判的的旨意?(3:2b)

(2) 他反然求神怎樣施行審判?

(3) 他想到什麼因而改變初衷?(3:2a)

(4) 在求神顧念憐憫時,他同時向神求什麼?

3:3-15神的名聲與過去的作為

(5) 出埃及的事件(3:3-7)—東面的提幔和北面的巴蘭山是屬以東地,亦是以色列人出埃及到西乃山得見神顯現的旅程的主要部份。先知如何論到這次的經歷:

a. 神的榮光、頌讚和輝煌如何顯出來?(見申33:2)

b. 瘟疫、熱症?(見出8-10之十災)

c. 以古珊與米甸為例,列國的戰兢和山之崩裂?(見出19:16-192:9-11

d. 神的這些作為只限於出埃及的事件嗎?(3:6b)

(6) 豈是自然的現象而已(3:8-15)

a. 大水氾濫(3:8-10

i. 江河的分開,水又洶湧翻騰(3:9-10) ,在出埃及時怎樣發生的?(14)

ii. 先知就這些現象發出什麼問題?(3:8)

iii. 這樣發問是什麼意思?

b. 日月的停頓(3:11-15)

i. 先知是指那一事件而說的?(10:12-14)

ii. 這事件發生的目的是什麼?(3:12-14)

3:16-19先知對神必然審判的回應

(7) 聽到和看到神藉殘忍的巴比倫人審判猶大時,先知坦言自己的感受是什麼?(3:16a)

(8) 雖然如此,他刻意的把眼目放在什麼事上?(3:16b)

(9) 他很實際的知道神對猶大的審判會帶來什麼後果?(3:17)

(10) 他不再因此埋怨,反而選擇怎樣做?(3:18)

(11) 他怎可能在這情景下歡欣?與神在第二章的回答,特別是2:4a可有關係嗎?

(12) 對神回答的領會怎樣幫助他面對百姓的苦難?

(13) 你從先知如何面對苦難和未蒙應允的禱告上學到什麼功課?

(14) 這書卷對你最主要提醒是什麼?你會怎樣應用在你的生命中?